NingG +

安装CentOS 6.4

1. 简介

CentOS(Community Enterprise Operating System,企业社区操作系统)是Linux发行版本之一。Red Hat Enterpris Linux(RHEL,红帽企业级Linux)依照开放源码规定,开源了每个RHEL版本的源代码,CentOS正是基于RHEL的源代码重新编译而成的[1],并且在RHEL基础上修复了一些已知的bug,相对与其他Linux发行版本,CentOS稳定性值得信赖。当前,很多企业都在服务器上安装CentOS系统,来支撑线上应用。 CentOS与RHEL的最大区别在于:

  1. RHEL中包含了部分封闭源码的工具,而CentOS包含的所有工具都是开源的;
  2. RHEL提供技术服务,以此来收费;

值得注意的是,2014年初,CentOS宣布加入Red Hat[2]。

备注:CentOS的版本与RHEL版本基本一一对应,举例,CentOS 6.4对应RHEL 6.4的源代码。

2. 安装CentOS 6

说到安装Linux系统,不要着急,官网肯定有操作手册来说明这个事,嗯,CentOS应用这么广泛,帮助手册总该有吧,要不然与其身份也不相符合。很不幸,CentOS的官网中,并没有CentOS 6的操作手册,欧,赶快查查什么原因:CentOS完全基于RHEL源码编译而来,并且版本基本一一对应,因此,直接使用RHEL的官网文档即可[3]。

特别说明:本文所有安装CentOS 6的步骤、配置,都参考自RHEL 6官方文档[5]。

2.1. 基本设置

这一部分,主要演示几点:如何通过CD/DVD光驱来重装系统。

步骤 1. 重启系统,出现图1界面时,点击”F11”按钮,目的:设置Boot Menu。 说明:当点击完”F11”按钮之后,如图1界面最下端所示,”F11”按钮背景由黑色变为白色。

步骤 2. 当出现图2所示界面时,选择”1”,目标:从光驱中加载系统。

稍等一会儿,有可能出现图3所示界面,不要管他,等一段时间即可 备注:如果长时间停留在图3界面,则敲击Enter。

图 3

步骤 3. 出现如图4时,选择“Install sytem with basic video driver”(第二项),目标:重装系统。 备注:也可选择“Install or upgrade an existing system”(第一项),但,有可能显示器画面出现倾斜异常(显卡驱动问题),因此推荐 “Install sytem with basic video driver”(第二项)。

图 4

步骤 4. 出现如图5所示界面后,通过”Tab”键,选择“Skip”选项,并使用“Space”键来确认即可。目标:在安装之前,不进行磁盘、网卡、内存等硬件设备的测试。(因为太浪费时间了)

图 5

选择”Skip”之后,可能会出现图6所示界面,稍等一会儿,会自动跳入下个页面(如图7)。等待时间:几十秒~几分钟。

图 6

步骤 5. 出现如图7所示页面后,点击”Next”。

图 7

步骤 6. 在如图8所示界面,选择安装CentOS过程中,页面的显示语言,当安装服务器时,建议选择“English(English)”。 备注:这一步选定哪种语言,貌似对安装系统没有影响,而实际测试发现,有些细微差异,例如,安装完系统后,系统环境变量LANG会有细微差异。

图 8

步骤 7. 参照下图9~15,一步步安装下去即可。

图 9

图9:选择系统键盘语言,选“U.S. English”即可。

图 10

图10:选择系统安装的磁盘,选“Basic Storage Devices”。

图 11

特别说明:有可能会出现图11界面,如果没有出现,则忽略图11。

图11:是否覆盖掉所有系统数据,如果是重装系统,数据已经做过备份,则直接选“Fresh Installation”。

图 12

图12:设定主机名(hostname),按照要求进行设置即可。

备注:

  1. 在图11页面的左下角,也可以通过“配置网络”按钮来设定网络,但不建议在此通过页面来配置网络(因为可能碰到乱七八糟的问题),而建议安装完系统后,通过简单命令来配置网络。
  2. 也可以安装完系统后,打开文件”/etc/sysconfig/network”,修改其中HOSTNAME字段。

图 13

图13:选定时区,选定“Asia/Shanghai”即可。

图 14

图14:设定root密码

图 15:选“Use Anyway”

图15:提示密码不够安全,直接点击“Use Anyway”(无论如何都使用)即可。

特别说明:至此,安装并没有结束,下面“2.2磁盘分区”部分才是重点。

2.2. 磁盘分区

从图16开始,我们将进行磁盘分区,这一部分有些配置的东西,需要认真看了。

备注:在此之前,需要补充一点理论知识:

1. 为什么要进行磁盘分区?

磁盘分区两点考虑,也就是说两个好处:

2. 磁盘分区要分为几个区?

磁盘分区方案,官网建议[7],应该包含如下几个分区:

分区 作用 官方建议大小 此次安装使用
/boot 存放OS kernel,以及系统bootstrap过程要使用的其他文件 >250MB 500MB
swap 虚拟内存:当内存空间不足时使用此空间 至少4GB,推荐为内存的1~2倍 128GB (系统内存64GB)
/ 存放:系统安装文件 3~5GB 60GB
/home 存放:user data \n单独分区的目标:将user data与系统文件隔离 没有 100GB(实际是sda磁盘的剩余空间)

步骤 8. 在图16界面,选择“Use All Space”,同时,勾选左下的“Review and modify partitioning layout”,目标:进入磁盘分区设置页面,调整磁盘分区。

图 16:选“Use All Space”和勾选“Review and modify partitioning layout”

中间可能要等待一段时间

步骤 9. 在图17所示页面,选择要进行分区的的磁盘,通常将“Data Storage Devicess”中所有磁盘都添加到“Install Target Devices”中,添加结果如图18所示。

图 17

图 18

图18:将“Data Storage Devicess”中所有磁盘都添加到“Install Target Devices”后的结果。

步骤 10. 在图19所示页面,删除磁盘sda默认的分区:LVM Volume groups下的vg_cib61、sda下sda1和sda2;删除结果如图20所示。

特别说明:要删除sda2分区,需要先删除LVM Volume groups下的vg_cib61。

图 19

图 20

图20:删除sda上所有分区之后的结果。

步骤 11. 在图20页面,按照提前规划的分区方案,在sda磁盘的Free空间上,依次划分/boot、swap、/、/home共计4个分区。

图 21

图21:选择sda下Free空间,” Create” “Standard Partition”,即可进行创建分区,具体“/boot、swap、/、/home”的分区操作,依次参考图22、图23、图24、图25。

图 22

图 23

图 24

图 25

步骤 12. 这一步是进行LVM设置,如果没有LVM创建LV的需要,请直接跳过这一步,直接参考“步骤13”。

在此之前,补充一点LVM相关的理论知识:

1. 为什么要用LVM?

LVM要解决的典型问题:一块磁盘的空间160GB,其存满数据后,需要扩容,怎么办?传统静态分区时,需要将磁盘中近160GB的数据复制到1TB的磁盘上,然后,使用1TB的磁盘替换掉原来160GB的磁盘。(这个是传统扩容的基本原理,还有其他的原理吗?)

LVM基本原理:要解决上面磁盘空间不足时,磁盘的扩容问题,LVM提供了一个基本思路:LVM将底层的磁盘封装抽象为逻辑卷(logical volume),上层应用不直接从物理磁盘分区中读数据,而是从逻辑卷中读数据;LVM负责底层磁盘到逻辑卷的映射和管理;增加底层磁盘时,通过LVM可以为逻辑卷动态扩充容量,而这对上层应用是无影响的(透明的)。

说这么多,总结一点:LVM能够将多个小磁盘抽象为一个大逻辑卷,并且支持磁盘的动态扩容,提高了磁盘管理的灵活性。

图26、图27、图28、图29:展示了在sdb1、sdc1、sdd1上创建一个大小约为850GB大小的VG(命名为vg_cib61),并且在这一VG上创建一个500GB大小的LV(lv_00)的基本过程。脑袋疼,不想多说,请自行查找其他资料。

图 26

图 27

图 28

图 29

图29:创建Logical Volume时,并没有设置Mount Point,因为当前并不能确定挂载目录,装完系统之后,可以通过命令进行挂载。

步骤 13. 设置完磁盘分区后,到达图30所示界面,直接点击“Next”。

特别说明:如果没有在步骤12中设置LVM,则没有图30中的“LVM Volume Groups”部分。

图 30

图 31:选“Write changes to disk”

图 32

图 33

图 34:选“Basic Server”

图 35

图 36

3. 配置网络

安装完系统之后,需要进行网络配置,目标:保证机器能够入网。

通常直接修改/etc/sysconfig/network-scripts/ifcfg-eth0文件即可,此次使用的是静态配置IP方式,因此需要进行如下修改(保持ifcfg-eth0文件中其他字段不变):

ONBOOT=yes
BOOTPROTO=static
IPADDR=168.7.2.111
NETMASK=255.255.255.0
GATEWAY=168.7.2.126

特别说明:服务器上有eth0–eth5,共计6个网口,需要根据具体情况,修改配置文件,上例中修改的是ifcfg-eth0文件,而在其他服务器上,如果网线插在eth3口,则需要修改ifcfg-eth3文件。

有个小问题,值得说一下:服务器通常带有eth0–eth5多个网口,如何将eth0~5与实际的物理网口对应起来?

RE:需要借助工具:ethtool,执行命令ethtool -p eth0,再去看看那排网口,会有发现的~执行Ctrl + C,即可终止此命令。

4. 格式化磁盘并挂载

场景 1. 格式化单个磁盘,并进行挂载,命令如下:

# 格式化磁盘
mkfs -t ext3 /dev/sdb1
# 新建挂载点
mkdir -p /srv/hadoop/data1
# 挂载磁盘
mount /dev/sdb1 /srv/hadoop/data1

场景 2. 批量格式化多个磁盘,并进行挂载,本质上就是重复“场景1”,只不过使用shell脚本来实现,脚本如下:

for i in {b..k}; do mkfs -t ext3 /dev/sd${i}1; done

for i in {1..10}; do mkdir -p /srv/hadoop/data${i}; done

array=(b c d e f g h i j k)
for((i=0;i<${#array[@]};i++)); do mount /dev/sd${array[i]}1 /srv/hadoop/data$(($i+1)); done

场景 3. 设置开机自动挂载磁盘

上面两个场景中,都涉及到mount磁盘到某个目录,但如果系统一不小心重启了,这些磁盘就需要重新挂载。解决办法:在fstab文件中设置开机自动挂载磁盘。 通过命令:man fstab就可以查看fstab文件每列的含义:

1 2 3 4 5 6
<special device> <mount point> <fs type> <mount options> <dump> <fsck>

上述/etc/fstab文件每行数据,都有6个字段,如上图所示,简要说明几点:

来个fstab文件的样例,朝着这个格式来做就可以:

/dev/sdb1  /srv/hadoop/data1  ext3  defaults  0  0

配置完fstab文件,一定要来一条命令:mount -a 含义:Mount all filesystems (of the given types) mentioned in fstab. 这一命令可用于检查fstab文件中的配置是否正确。

5. 参考来源

  1. CentOS简介
  2. Red Hat and CentOS Project Join Forces to Speed Open Source Innovation
  3. CentOS 6 docs参考RHEL 6即可
  4. RHEL官方文档
  5. RHEL 6官文文档“Installation Guide”
  6. 设定bootloader
  7. Recommended Partitioning Schema

6. 附录

几个有用的命令:

命令 1. dmidecode -t 1,查看当前服务器的序列号。

[root@localhost ~]# dmidecode -t 1
# dmidecode 2.11
SMBIOS 2.7 present.

Handle 0x0100, DMI type 1, 27 bytes
System Information
		Manufacturer: HP
		Product Name: ProLiant ********
		Version: Not Specified
		Serial Number: ********
		UUID: ****-****-****-****-****
		Wake-up Type: Power Switch
		SKU Number: ****-****
		Family: ProLiant

原文地址:https://ningg.top/centos-installation/
微信公众号 ningg, 联系我

同类文章:

微信搜索: 公众号 ningg, 联系我, 交个朋友.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