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ingG +

Understanding the JVM:类文件结构

前言

Java作为一门优秀的语言,必定有它的过人之处。当初Java诞生时的口号是:

Write Once, Run Anywhere.

可见Java最大的特点在于平台无关性。我们知道,计算机只认识0和1,所以无论我们写的任何程序,最终都会被翻译成0和1组成的机器码才能被计算机识别并运行。但由于最近十年计算机各个方向技术的突飞猛进,将我们编写的程序翻译成二进制本地机器码(Native Code)已不再是唯一选择,越来越多的语言选择了与操作系统和机器指令集无关的、平台中立的格式作为程序编译后的存储格式

那么,这么平台无关性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呢?

平台无关性实现在操作系统的应用层上。Sun公司及其虚拟机提供商发布了许多可以运行在不同平台上的虚拟机,这些虚拟机的输入都是字节码,输出则是各个平台不同的机器码。那么,只要我们使用Java编译器将源代码编译成符合虚拟机的输入规范.class文件(平台无关),虚拟机就会自动的将.class文件中的字节码翻译成本平台的机器码(平台有关)。本质上来说,是虚拟机完成了平台无关性的任务。即,通过虚拟机,屏蔽底层操作系统的差异

在Java发展初期,发布文档时都会有Java语言规范Java虚拟机规范,而发布Java虚拟机规范就是为了让更多语言实现平台无关性。只要其他语言的编译器将源代码编译成符合Java虚拟机规范的输入格式,就可以被虚拟机执行。比如下图:

接下来,就让我们揭开JVM平台平台无关性的入门条件——class类文件结构。

1. Class类文件结构

我大概翻了这一小节,主要是讲字节码的,就好像将IP数据报协议一样,每个字段代表什么含义、占几个字节,是非常琐碎的。所以我决定从整体上把握,先知道每个字段是什么含义。等到需要研究字节码的时候再仔细研究。

首先需要说明的是:

Class文件是一组以8个字节为基础单位的二进制流,各个数据项目严格按照顺序紧凑地排列在Class文件中,中间没有添加任何分隔符,这使得整个Class文件中存储的内容几乎全部都是程序运行的必要数据,没有空隙存在。当遇到需要占用8个字节以上空间的数据项时,则会按照高位在前的方式分割成若干个8字节进行存储(大小端)。 根据Java虚拟机规范,Class文件采用一种类似于C语言结构体的东西来存储数据,里面有两种数据类型:

因为Class文件的结构没有任何分隔符,所以无论是顺序还是数量,都是被严格限定的,哪个字节代表什么含义,长度是多少,先后顺序如何,都不允许改变。下面就简单说明一下Class文件的结构:

  1. 魔数:每个Class文件的头4个字节成为魔数,唯一作用是用于确定这个文件是否为一个能被虚拟机接受的Class文件(其他类似的有字符编码的BOM头)。目前值为0xCAFEBABE
  2. 版本:紧接着魔数后4个字节为Class文件的版本号,5、6字节为次版本号,7、8字节为主版本号。
  3. 常量池:紧接着版本号的是常量池入口,常量池是Class文件结构中与其他项目关联最多的数据结构,也是占用Class文件空间最大的数据项目之一,同时它还是在Class文件中第一个出现的表类型数据项目。因为常量池中常量数目不确定,所以入口是一个u2类型的数据,代表常量池容量。(从1开始计数,比如换算成十进制22,就代表有21个常量,0代表的是表达“不引用任何一个常量池项目”的意思。)
  4. 访问标志:紧接着常量池之后的2个字节代表访问标志,用于识别一些类或借口层次的访问信息,包括:这个Class是类还是借口;是否定义为public类型,是否定义为abstract类型;如果是类的话,是否被声明为final的等等。说白了,全是跟访问相关的数据。
  5. 类索引、父类索引与接口索引集合:类索引和父类索引都是u2类型的数据,而接口索引集合是一组u2类型的数据的集合,Class文件中由这三项数据来确定这个类的继承关系。类索引用于确定这个类的全限定名,父类索引用于确定这个类的父类的全限定名。然后接口索引就是implements(或者是接口extends其他接口)后的接口顺序从左到右排序在这个集合中
  6. 字段表集合
  7. 方法表集合
  8. 属性表集合

随着JDK的发展,Class文件结构却一直比较稳定,修修补补的主要是在访问标识、属性表这些在设计上本就可以扩展的数据结构中添加内容。

2. 小结

Class文件是Java虚拟机的入口,本章讲了Class文件结构中的各个组成部分,以及每个部分的定义、数据结构和使用方法。

原文地址:https://ningg.top/understanding-jvm-chapter-6/
微信公众号 ningg, 联系我

同类文章:

微信搜索: 公众号 ningg, 联系我, 交个朋友.

Top